化脓性脑膜炎又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(以下简称化脑),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,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。其临床特点为发热、头痛、呕吐、烦躁不安、惊厥、昏迷、颈强直及脑脊液异常。多数化脑好发于冬春季,新生儿化脑常无明显的季节性。病死率仍在5%~15%之间,约1/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。
化脑属中医“温病”、“惊风”、“痉病”范畴。
病因病机
外因为四时温毒疫邪,内因为肌肤薄弱,脏腑嫩小。风温合至或疫疠毒邪,多由口鼻而入,侵袭肺卫,毒邪凶猛,常致逆传心包,而致神明失主;热入营血,气血两燔而神昏、谵语、斑疹隐露;心肝郁热而项强,四肢抽搐;热耗肝肾阴血,筋脉失养于上,则耳目失灵,达于四末而肢体不用。
辨证论治
1.邪在卫气证
[证候]在原有上感、肺炎、中耳炎等疾病的同时,出现发热,头痛项强,恶心呕吐。舌质红,舌苔薄黄,脉数。
[治法]辛凉解表,清气泄热。
[方药]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。主要药物:金银花、连翘、竹叶、荆芥、牛蒡子、豆豉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、芦根、石膏、知母。
呕吐明显,加黄芩、半夏降逆止呕;里热炽盛,重用石膏,加黄芩、野菊花清热解毒;若头痛剧烈,加菊花、钩藤、蔓荆子。
2.气营两燔证
[证候]高热持续,头痛剧烈,项强,反复呕吐,口渴唇干,或烦躁谵妄,前囟凸起,四肢抽搐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,脉弦数。
[治法]清热凉营,泻火解毒。
[方药]清瘟败毒饮加减。主要药物:石膏、生地黄、犀角、黄连、栀子、桔梗、黄芩、知母、赤芍、玄参、连翘、甘草、牡丹皮、竹叶。
若抽搐频作,加钩藤、石决明;若热甚,加犀角或安宫牛黄丸。
3.脓毒积脑证
[证候]高热不退,或稍降复升,头痛不休,昏迷惊厥,颈项强直,囟门凸起,或有失明、耳聋、面瘫、肢体瘫痪等,舌紫绛,苔黄糙,脉滑数或脉微欲绝。
[治法]泻火解毒,祛瘀开窍。
[方药]清瘟败毒饮合通窍活血汤加减。主要药物:石膏、生地黄、犀角、黄连、栀子、桔梗、黄芩、知母、赤芍、玄参、连翘、甘草、牡丹皮、竹叶。
头痛剧烈,囟门凸起,加龙胆草、车前子、牛膝;项强呕吐明显,加葛根、半夏、竹茹;视力减退,加青葙子、决明子、蔓荆子;运动障碍加桑枝、赤芍、地龙等。
4.正虚邪恋证
[证候]低热绵延,或体温时高时低,或不发热,神萎嗜睡,面白,气短乏力,四肢欠温,口渴,自汗或盗汗,舌质红,苔薄白或少苔,脉细无力。
[治法]益气养阴,托脓解毒。
[方药]托里透脓汤加减。主要药物:人参、白术、穿山甲、白芷、升麻、甘草、当归、生黄芪、皂刺、青皮。
血虚亏耗,合四物汤加减;阴伤虚热,加青蒿鳖甲汤;阳气虚衰,加肉桂、补骨脂、菟丝子。
经验方
1.桑翘汤
[药物组成]桑叶10克,连翘10克,甘草3克,麦门冬10克,生石膏15克,知母10克,粳米3克。
[功效]清透伏热,清热生津。
[适应证]邪犯肺卫证。
[用法用量]每日一剂,水煎分早、晚服。
2.春温汤
[药物组成]生石膏30克,莲子心6克,金银花18克,知母9克,生鳖甲4.5克,地骨皮6克,白僵蚕9克,黄柏9克,鲜芦根30克,薄荷6克,龙胆草9克,黄连6克,鲜菖蒲12克,桃仁6克,杏仁6克,安宫牛黄丸一粒。
[功效]清热泻火,解毒开窍。
[适应证]气营两燔证。
[用法用量]每日一剂,水煎分早、晚服。
3.沈桂珍经验方
[药物组成]羚羊角粉(冲)、藿香、胆南星、竹茹各3克,天麻、钩藤、黄芩、瓜蒌、菖蒲各5克,白芍6克。
[功效]清热化痰,醒神开窍,息风止痉。
[适应证]痰热内蕴,挟风蒙蔽清窍之证。
[用法用量]每日一剂,煎两次,取汁50毫升,分早晚两次鼻饲。
适宜技术
1.针刺法
呕吐时,针刺内关、气海、足三里;高热时,针刺大椎、曲池、合谷;烦躁抽搐时针刺内关、大椎、神门、十宣;呼吸衰竭针刺人中、会阴或膻中;昏迷刺人中、涌泉、十宣、太冲。
2.雾化法
野菊花500克,先将野菊花用清水洗净,按1:2的比例煎煮半小时,浓缩至50克,即成50%煎液,采用雾化吸入法,成人每次一毫升,儿童减半,每日一次。
3.吹鼻法
麝香0.3克,冰片30克,明矾60克,三药共研末,蘸药末用鼻吸微量或吹入鼻腔中,每日数次,病愈停止使用。用于脑膜炎引起的头痛昏迷、呕吐等。
4.敷贴法
吴茱萸9~15克,烧酒少许。将吴茱萸研末,用烧酒调和成膏,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与双手劳宫穴,用布包好,每日敷1~2次,每次1~2小时,7日为一疗程。
5.灌肠法
黄柏、甘草各适量,将两药煎剂取汁,保留灌肠,每日2~3次,病愈止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呕吐剧烈者。D4